青年 | 四川大学舍南有竹汉服文化协会:古时罗裳自怀远,舍南有竹下成蹊
春时,二月二
花朝节,踏青同游
夏日,六月时
荷初绽,投壶赏花
制钗,佳人初试薄罗裳
秋来,中秋月
觥筹交错,举杯对饮,月下三人
冬至,蜀中未雪
乍寒,围炉煮茶
旧友新朋,共话一年好景
图为汉服协会社员日常着汉服踏青
当十年前为四川大学汉服文化协会起名的时候,“舍南有竹”四个字或许就已经暗含了它作为川大汉服大本营所被寄予的懵懂初心: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李贺《南园》一十三首,半写春水潇湘诗书竹作伴的闲雅意趣,半写老去溪头作钓翁的古拙气韵,作了“舍南有竹”喻作不可居无汉服字面意义的深层根底。
华冠丽服,适我心意
2023年9月27日至29日,舍南有竹汉服文化协会与其他众多国学相关社团一起,协办了在青春广场举行的“古韵川大,流彩江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汉服协会进行了汉服走秀表演,同时在摊位上展示汉服,并提供了一些汉服供同学们试穿体验。他们之中,有大一新生到高年级学长学姐,甚至还有远道而来的留学生朋友......
在为期三天的体验活动中,汉服协会的摊位几乎成了校园里的网红打卡点——“请问和汉服NPC合影的打卡点是在这里吗”,在摊位前总能听到有人这样询问。作为美与视觉的享受,汉服吸引着众多同学们好奇尝试;而同时,作为民族文化与审美特性的凝聚,汉服也让远道而来的留学生们从其上感受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审美与衣饰的魅力。
就这样,汉服协会用汉服与国学特有的形式,与全校师生共同开启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共探传统文化的典雅与澎湃。
图为留学生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中
试穿体验汉服并与协会成员合影
不仅如此,在学校大大小小的国学相关活动中,台前幕后都可以看到汉服协会的身影。除了时不时表演与汉服相关的歌舞、走秀等节目,他们同时也为在这些活动中表演节目的其他国学类社团提供妆造、服装方面的重要支持。通过一次又一次在不同场合展示汉服、科普汉服,他们正尝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汉服的魅力。
谈及较为深刻的一次汉服表演,协会成员首先就提及了他们2023年3月19日在文学与新闻学院2022级研究生迎新晚会上所表演的汉服走秀节目《所谓美人》。节目选题取材自清初词人张潮《幽梦影》中所写“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暗含着汉服协会对服章之美与人性之美的共同关照。
在节目设计中,他们首先尽量兼顾汉服的每一种形制,尽可能多地展示更多朝代与历史的切面。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尝试了一些基于朝代的创新——根据唐朝女子盛着男装之风,以唐朝妆面配上唐制男装汉服,在朝代形制与性别的流动中,揭开朝代与历史风貌的一个侧面。除此之外,协会也在节目中有意添加了一些故事性和互动性元素,比如让两位女孩身着同一款式不同颜色的衣服,用糖葫芦、油纸伞、小兔子一类小道具,边走边打打闹闹,以“体现豆蔻少女踏青踩春、纨扇扑蝶的闺中意趣”。在这些精巧设计中,汉服也就随故事与人际互动,悄悄展现着中华文化气韵的鲜活气象。
通过这些尝试,汉服及其背后所具有的国学特质,在一点一滴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川大气韵,成为了川大形象与川大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舍南有竹汉服协会
在表演《所谓美人》汉服走秀节目
“高髻罗裳,翠袖倚竹”,千百年前的穆穆清风姗姗而至,吹起今时罗裳裙裾,知音千古,关山此心,尽在不言中。
在汉服协会,这些古时罗裳实际上也已经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里的一部分。以现任汉服协会会长2022级经济学院余书憬为例,提及自己与汉服的初次相遇时,她表示“其实就是很偶然地在购物软件上刷到了一件好看的衣服”。而后,才有了她有意识地收集各类制式、各个种类的汉服,乃至形成日常穿着汉服的习惯。实际上,时至今日,研究汉服也已经成为了她打发空闲时间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如今许多人一样,她与汉服相遇的方式是自然而随心的——如此不经意的一瞥所代表的那滴汉服之水在日常生活中荡开涟漪,圈圈散开来,便成就了更长久的恣意流淌的热爱。
恰似天上银河水,千载不干,万载流淌,源源自天来。
始自衣冠,达自博远
在四川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华冠丽服:服饰文化与中国精神》中,第一讲主讲老师杨璐铭教授开篇明义,讲述了“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的中华文化基因,强调了汉服与国学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联结意义。
对于舍南有竹汉服文化协会的社员来说,他们对这种联结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而具体。在深入接触到汉服之后,他们对汉服及其背后整个历史文化沿革都有了具体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汉服对国学文化所蕴含的所谓“芥子纳须弥”的小大之见:“汉服实际上是中华文化历史变迁的一个微小模型,作为中华文化记忆的一部分,滋养着每一个浸润在中华文化里的生命。”
图为汉服协会成员在校园内外身着汉服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昔别雁集渚,今还燕巢梁。敢辞岁月久,但使逢春阳。
上承古今服章万千旧事旧纹样,下启传统审美与价值观的现实关照与文化精神。在中华文化与现代文化和汉服的告别与重逢中,汉服协会实际上也成为了一个鲜明的缩影——它在四川大学的国学版图中占据着重要一角,作为以汉服为联结点的一个平台,不断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对汉服产生兴趣的青年,在以汉服为原点的国学坐标中恣意遨游。
从单纯的“好看”知觉与喜爱,到学习了解服装造型、纹样图案织染制式、花样寓意,乃至自己尝试汉服设计、配饰制作,再到更博大的,对传统节日、风俗与游乐的深入认知与了解......这群对汉服抱有极大热情的年轻人,用一件汉服,说尽具象千变万化,也说尽文化感知与审美理想的长久流淌。
竹石不言,下自成蹊。当汉服在大学校园中聚集起一群人成为一个协会;当它作为一件“衣服”,被穿着在日常生活中,活在现实里,“汉服”所联结的一系列文化基因与审美特质就已经在现代被重新激活。在汉服协会成立的第十个年头,他们依然有很多想做的事情——继续社团花朝节踏青的传统,继续出现在学校各个国学活动现场宣传汉服,以及,举办国学游园活动,让更多人感知到汉服乐趣,参与进汉服的广大天地。
十载光阴弹指过,未经磨染是初心。
by/
记者 | 任思睿 陈雨霏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方若瑶
责编 | 农蕙语 金晨雨
热文速递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青年 | 国旗班:目光所至皆国旗,心之所向皆荣光
四川大学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国庆升旗仪式
我与祖国共奋进 ——“迎国庆·心向党”主题活动(内有福利)